顯示具有 peel apart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peel apart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拍立得Polaroid Land Camera 100改裝札記

前一篇文才比較過幾個較高階的pack film機型
但是這次動手改裝的機身卻不是從前述幾部當中挑出來
而是擇定了最早期的Land 100
因為必須是金屬機身,才耐得住改裝的摧殘
再者,換裝上的鏡頭加compur #0快門組頗有重量
在蛇腹張開之後的力矩
料想不是塑膠機身承受得住的
所以必須選用金屬機身
同時因著工作光圈將會偏小
所以必定要常常接用腳架
也只有金屬機身提供腳架孔
不過能用Land 100,倒是因為synchro-compur快門本身提供了閃燈接點
電子閃燈或是閃光燈泡都能使用
至於觀景窗/測距器就不用太挑剔了
反正也習慣使用景深標尺拍攝
同時換過鏡頭焦段的測距與實際對焦必須兩段式進行
對焦的功能於我並不是太要緊,將就點不用配備Zeiss Ikon的後期機型

甫一觸摸到Land 100當下
精緻度與摸慣的德國相機相比
當下被打到十八層地獄去
!這樣的完工品質也要當時美國工薪階層家庭一個月的薪水
不過話說回來
也因為粗勇,所以捨得放手摧殘,不是嗎?

來說一下選用鏡頭的幾番考量
原配114mm的鏡頭,若要改裝有兩個方向
更廣角的90mm或者更接近標準鏡頭視野的135mm
下表比較這三種鏡頭的視角:

最後擇定135mm是因為在小底片機的片幅也已用慣了標頭
固然 linhof用的angulon 90mm相當誘人
不過必須要面對現實的事情是
美國大量生產的消費品,很少考慮到維修這層面
即使是金屬機身,卻幾乎採用鉚釘固接元件,拆開就是報銷
所以要縮短蛇腹的延伸長度(flange to film distance)對我來說幾無可能
還是放棄angulon 90mm的選項吧

施工過程頗多暴力血腥
略過不提
僅將完工後的Polaroid hybrid Land拿出來看看
當然品質也沒高明過方才詌醮過的大量生產
畢竟只有剉刀砂紙電鑽跟OK繃而已咩!

圖一:替換用的鏡頭與原始鏡片

圖二:全機縮閤

圖三:全機伸展

圖四:自製常用景深標尺表

圖五:測距視窗距離標尺與實際調校蛇腹標尺,

也就是方才提過的兩段式對焦作法,先自測距視窗對完焦,讀取左側距離刻度後再調整右側標尺至正確距離,有點麻煩!!不過實際使用上僅有在被攝體距離少於三公尺時才要這麼複雜,三公尺遠的被攝物在光圈縮到f8之後就大約一致了,只需要一次對焦就可搞定

圖六:為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再作一道景深標尺

圖七:加裝bulb flah,可使用AG-1M2, M3燈泡,或者再更瘋狂地換裝更大盞能接screw base #5, #25燈泡

圖八:Leica M6體積比較

這最後一張圖,乍看之下不免令人疑猜,放著輕巧好攜的M機不用,帶著這麼大的便當盒出門,真是個神經病!!(也確實機身加鏡頭躺平,就像7-11國民便當上面站著一罐大養樂多)
不過看官們別忘了;
這回的題目是黑白暗房的替代方案
M6只是M6,這個便當盒可是一個機身加上暗房~~
你啃國民便當吐出來的是雞骨頭,我帶這個便當吐出來的是3"*4"的照片哩!
這麼想,這部引人發噱的拼裝機也沒那麼令人羞恥了吧!

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另結新歡 - 關於Polaroid Land camera 拍立得相機與instant film

當住處還有暗房的時候,
拍攝器材很自然地選用幾枚愛用的Leica鏡頭攜帶著
後續處理的心思也只要專注在相紙反差的選取與藥液的溫控
在寓所轉手之後
原來視為理所當然的暗房被禁錮在幾個小紙箱中
熟悉的相紙觸感頓時不再
對影像這件事情就落入略有所失的惆悵中

總得有個替代方案才行
PolaroidLand camera系列也許是個暫時解癮之法
思緒到這裡緊接著要想
第一個必須克服的是關於成本
一張peel apart撕拉式相紙動輒要價四五十元
影像面積只有3”*4”大小
乍看之下比慣用的銀鹽暗房成本高出許多
但再回頭細細盤算一下
一捲E.I.3200度的黑白135軟片約在US$7~9左右(大約每拍攝一張6~8元台幣)
Ilford 紙基相紙裁切成3”*4”後的成本約在4~5元台幣之譜
藥水就很難算了,底片加相紙的五六種沖藥每買一次總要花個兩千上下
依照過去進暗房的次數與影像產量,藥液存放到過期的頻率
竟然決勝點是在藥水上面,更遑論花費在暗房裡的等待時間
不過,暗房的操作仍然有其無法取代的樂趣與成就感
只能悔恨還有暗房的時候沒好好用功
愧對保護袋裡厚厚一疊從沒上過放大機的底片

但是回到對於紙張媒材的依戀這事上頭
推算下來使用拍立得相紙與過去黑白暗房放相的成本其實不相上下
那麼,可以繼續把這個題目進行下去了

關於影像品質呢?
先與慣用的兩種片幅比較一下,若在暗房放相到相同尺寸的大小,其放大倍率各要是若干?














從這個初估的表看下來
也無怪乎Polaroid所製作的相機,只有幾款較高階機種的鏡頭願意採用光學玻璃
一般平價機種只是配備一兩片樹脂玻璃
雖然Polaroid也是對光學產品有相當多建樹的公司
但是實在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在Land camera鏡頭的研發上
一來影像就只是73mm*95mm大小,
二來彼時底片掃瞄尚未發端
不過待這個題目正式完工之後,還得拿底片與拍立得的影像實際掃描比較看看,是否尚有未發現的落差供繼續探究

拍攝成本與影像品質大致上都說服值得動手
接著就是挑選機身改裝
國外已有許多網站改裝Land系列機身的說明
大體上有兩種思路:
其一為將已停產的roll film機身改成使用現在仍在生產的pack film*或是改裝成使用4*5頁式底片的作法
一部改裝完成的相機要價都在台幣一萬五以上,既然我的暗房已被閹割了,45機更是遙不可及

(:目前仍在生產pack film的公司為Fujifilm,尚有100C; 100B; 3000B三種底片仍在生產
至於荷蘭的The Impossible目前只生產integral film,底片價格實在太XXX, 若要這麼,不如另外租個小屋子把暗房再架起來算了! 再者,Integral film把電池與底片整合為一,
令人不禁要問一盒八張底片能消耗多少電力??
消費者棄置廢片匣時,是否記得將電池回收他用或者妥善棄置??
從相機設計的概念源頭,不由得不對使用integral film的相機質疑
僅做到了對消費者友善,卻忽略了對環境友善這檔子事,
縱然彼時這類相機設計之始,尚無太多環境議題的干擾
但是現今的使用者卻不該如上一輩一般,將對環境的戕害推給下一代承擔,因此不考慮輕便有型的SX-70系列機種)

第二種作法就是把本即使用pack film的機身換個鏡頭,改成純手動相機,這個就對我的味了!!
下面這個表先比較了幾部使用pack film的高階機種
即使沒打算進行改裝,參考這個表也可以先了解一下性能諸元與其間異同


從這個表看來,這些機型大致相當
但如果經常需要在光源不充分的條件下拍攝
閃光燈這件事情就會有高下分出來了
250; 350型可以使用閃光燈泡(我的另項最愛,或許日後再撰文略述)
360只能使用專用的充電式閃燈,即使你找到一組齊全的360機身加閃燈
但是充電式的鎳鎘電池恐怕也已衰敗,沒能再充電使用
除非,願不計較閃燈外觀,拆開更換充電電池~
450使用的flash cube,在當初蒐集閃光燈泡時,因其GN值相當於all glass base的小燈泡,故僅取其一蒐羅
所以大略看下來,要補光的場合只剩250350型會比較合用

180195,並不在考慮之內,
既然要改上自己的鏡頭,45機的太多太多鏡頭都比Tomino優秀,
舉凡Rodenstock; Schneider; Zeiss....在90mm~135mm這焦段都有很多選擇,影像表現可以超越這枚日系鏡頭頗多,但是價格卻容易親近
而180與195其開價顯然屬於收藏家競逐的標的,不是普及的攝影工具
就留待蒐藏家們繼續競逐吧!!